【援藏】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 援藏半年感悟

发布日期:2019-02-15

2018年6月,得知医院和科室的援藏动员,我主动提出申请,肩负着卫生援藏、“输血与造血”的光荣使命赴日喀则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

转眼之间,来日喀则已经半年,回望来时路,感慨万千,医疗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依然坚守在雪域高原。

从零海拔的上海飞到海拔三千八的日喀则,作为医生的我们知道,高海拔、低氧环境下对身体的影响有多大——即便是吸着氧气。除了缺氧,气候干燥也成了这里必经的难关。每天睡觉前都要用石蜡油滴在鼻腔里。起床后,鼻腔里面仍然充满了血丝和干痂,需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但是援藏队员们在生活和工作上互相关心和帮助,大家很快就克服困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真切感受到了“一次援藏、一世藏缘”。但一个月之后的例行体检证实了我们这批热血青年终究抵抗不了大自然的残酷——高血红蛋白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返流......这些在内地与我们不曾打交道的疾病名称,出现多数人的体检单上。角色转换的我们,在按医嘱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调整心态,依然热情高涨的投入日常工作中,没有一个人退却。门诊、病房、临床教室、手术室、深夜的急救间,随处可见援藏医疗队员忙碌的身影。总想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把卫生援藏工作做细、做好。

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和重视“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工作。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姜信治亲自带队视察并慰问,日喀则市长刘虎山,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联络组组长、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倪俊南,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闻大翔,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等领导也多次慰问“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们收到了极大的鼓舞。“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长张浩书记和路彦钧、狄建忠、龙子雯三位领队半年来对我们生活和工作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极大地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输血与造血” 一直是我们心中目标之一,在熟悉当地工作环境之后,充分尊重当地同仁,与之一道开展各项工作。临床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根据现状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切实为受援科室贡献力量,这就是“输血”。 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内地先进的工作理念传递给日喀则本地的同事们,让当地的同事“消化吸收并掌握各项临床技能”,切实提高临床业务能力,这是“造血”。为当地医疗事业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教学相长”让我们与当地同仁一起成长进步。短短六个月时间,麻醉科的同事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我示教的小儿单肺通气术,小儿全凭吸入麻醉,小儿困难气道的处理等在西藏未曾开展的临床技术,科室的小儿麻醉诊疗常规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每周一次的科室业务学习或者疑难病例讨论,也使同事们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提高了业务水平。在科研方面,我和当地主任一起申报了一项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原地区儿童麻醉过程中脑氧饱和度监测的意义。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只能治疗有限的病人,但是相对于对于藏区医疗卫生知识贫乏的现状,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援藏医疗队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新媒体以及健康讲座的等方式传递着相关的防病、治病的理念。从每周一次珠峰之声的健康讲座,到送医下乡的义诊活动,萨迦、亚东、吉隆、定日......日喀则的大多数地区都留下了援藏医疗队员的身影。大家都在不遗余力的尽己所能的进行卫生知识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减少疾病的困扰,关爱更多的人。让我们由衷感到欣慰的是:淳朴的藏族同胞使我们找到了职业的荣誉感,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生这一职业的崇高。

与自治区同行的交流也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之下得以开展。9月25日,我受邀参加了全区第四届新生儿复苏及新生儿重症救治培训班并做了——新生儿麻醉前准备的主题发言,同时在发言结束后与全区的同行们积极互动,交流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我也没有放松政治学习。日喀则市委、组织部安排了生动活泼的党课,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思考,使我真正理解了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的意义,理解了我们援藏的价值所在。引用一位在阿里地区奉献了美好年华老兵的话——看到祖国的繁荣发展,看到西藏的和平稳定,看到这片土地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问心无愧,我们终生无悔!

回望过去的近两百个日日夜夜,欣慰的是我们在高原的每一天都没有虚度,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当地的医疗工作的开展尽己所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西藏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如此,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 麻醉科 罗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