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统战与新中国共成长(二)

发布日期:2019-09-24

导语:

70年来,一代代儿科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忘我付出、挥洒热血,夜以继日地演绎着“勤奋、创业、团结、奉献”的儿科精神。作为老一辈儿科人,他们见证了医院的发展壮大,身体力行诠释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儿科青年一代更应该了解这段历史,传承他们的精神!

“儿科统战之声”推出第2期“儿科统战与新中国共成长”,4位老专家是儿科人精髓的缩影与精神的凝练。

顾文华,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中医科 教授

顾文华教授出生于1917年2月,1955年2月担任儿科医院中医顾问。1956年8月成为儿科医院中医科第一任主任。1956年8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顾文华教授擅长中医儿科,对小儿传染病麻疹、乙脑、肝炎以及哮喘、肺炎、肾炎很有研究,也是儿科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创始人之一。治疗肺炎的射干合剂就是由顾文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明,成为儿科医院“明星产品”。顾文华教授曾担任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学术组组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等职务。曾在论著,学术杂志等发表论文数篇,其中1981年,《女童性早熟治验》学术交流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中医工作成果三等奖。1978年,顾文华教授作为硕士生导师,招收了首批研究生,他培养的第一个研究生就是蔡德培教授。与徐迪三教授一起举办的全国中医学习班和之后培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中,走出了如时毓民、蔡德培等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中流砥柱。

早在60年代初顾文华教授就被评为上海市中医儿科四大名医之一,50年代他获得卫生部先进工作者称号,还先后多次被评为医院、上海第一医学院以及上海市先进工作者。曾连任多届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盛芳芸,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肾脏科 教授

盛芳芸教授出生于1933年8月,1957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原称湘雅医学院),1983年5月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

盛芳芸教授医疗作风严谨,细致,有广泛扎实的临床知识和医疗技术,对肾脏病造诣颇深。如难治性肾病、狼疮性肾炎、小儿血尿、尿路感染等的诊治经验丰富,对小儿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亦颇有经验。在儿科医院工作40余年,盛芳芸教授热爱自己的专业,工作期间为小儿血尿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观察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曾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血尿的研究”曾获得上海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主要论文有关婴幼儿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小儿肾血性高血压,99mTC-DMSA肾静态显像对上尿路感染的诊断和小儿神经精神性狼疮。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7部。

夏绿蒂,九三学社社员

儿研所 教授

 

夏绿蒂教授出生于1932年7月,1957年8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原称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上海,196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儿科传染病专业),1988年9月加入九三学社。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援外医疗队急需一名技术全面、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专家,夏绿蒂教授临危受命,参加援外阿尔及利亚项目,独当一面地解决了当地小儿内科及各种疑难杂症,胜利结束了援外任务。

1980年,接受时任儿科研究所所长、恩师刘湘云教授的任务,组建儿科临床病毒实验室,开展临床病毒学研究工作,将实验室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感染、腹泻以及疑难杂症等疾病的病毒病原研究,通过开展多项病毒学检测方法,实现了病毒学研究的目的,弄清了小儿常见疾病的病毒病原,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诊断。实验室工作期间还对学生进行病毒实验检测教学,讲授病毒学理论知识,参与课题小组,带教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重点参加世界卫生组织课题研究,为科研填补了空白,临床实验相结合,为专业培养了一批人才。

林其珊,九三学社社员

心血管中心室 教授

1936年2月,林其珊教授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耳闻目染父亲林兆耆教授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选择从医,是她从小的梦想,亦是父亲的希望。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系,1967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研究生毕业。1988年9月加入九三学社。曾任政协上海市徐汇区八,九,十,十一届委员。

林其珊教授是国际超声多普勒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协会理事、永久会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员,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委员。1983年,她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心血管专业进修,并获得安大略省儿科医师执照。回国后开展二维超声显象,并推行系列标准切面及复杂先心病的分段诊断法。1985年首先在我国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小儿先心病;主要研究新生儿、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诊断,并开展小儿急诊超声心动图,超声监测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围产期,围术期的心功能测定,先后参加超声检测肺动脉压力,先心病流行病学调查等科研项目,迄今发表论文60余篇,参加编写著作12本,曾获199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施斯明二等奖。